2025
來源
分享
溫州地處沿海,其地又多丘陵,,故其地名都有帶嶼,、岙的。如江心嶼,、瞿嶼,、東嶼、后嶼,、馬嶼,,麗岙、宋岙,、皇岙等,。嶼即是小島、山丘之意,。戴桐《六書故》曰:“平地小山,,在水為島,在陸為嶼,�,!�
提起馬嶼,人們首先想到的當(dāng)是瑞安的馬嶼鎮(zhèn),。馬嶼鎮(zhèn)地處瑞安市中西部飛云江中上游,,因境西的江邊有龜山、蛇山兩座小山,,形如馬鞍而得名,。瑞安馬嶼之名見于明代,弘治《溫州府志》卷三《山·瑞安縣》載:“馬嶼山,,在四十二都,。有南北山,。”嘉靖《瑞安縣志》載:“馬嶼山,,有南北二山,,俱去城西七十里�,!倍�,,當(dāng)指龜、蛇兩山,。此馬嶼為山名,。作為地名,亦見于嘉靖《瑞安縣志·橋梁》:“浦西橋,,通馬嶼,。”明嘉靖年間,,該地區(qū)屬瑞安縣來暮鄉(xiāng),、安仁鄉(xiāng)、廣化鄉(xiāng),。民國三十五年(1946),,屬仙降區(qū)馬嶼鎮(zhèn)。作為行政區(qū)域的地名,,應(yīng)該始于此時,。
其次就是潘橋馬橋村的馬嶼山。馬橋村得名當(dāng)與馬嶼山有關(guān),。馬橋村馬嶼山其實(shí)就是一個小山丘,,高不過數(shù)十米。地方雖小,,歷史卻久遠(yuǎn),,最早見于宋代墓碑。會元胡成,,宋墨池潭(今馬橋墨池巷)人,,墓在馬橋村馬嶼山東南麓,坐西北朝東南,,由墓室,、拜壇組成,碑題“宋本里墨池潭會元胡成公之墓”,。
馬嶼山還葬有兩位大名人,。我國古代卓越的法學(xué)家、元湖州錄事王與的墓就在此山,,李孝光《故承直郎溫州路樂清縣尹王公行狀》:墓在“永嘉建牙鄉(xiāng)馬嶼之原”,。王與(1261—1346),字與之,,號正庵,,元初永嘉人。王與少年時究心刑法,,薦為溫州路功曹,,升杭州路鹽官州提控案牘,官至承直郎,、溫州路樂清縣尹,、處州路總管府知事,轉(zhuǎn)湖州錄事,。他精于法律,,主管決獄之事,有《無冤錄》《欽恤集》《禮防書》《刑名通義》等著作,�,!稛o冤錄》至今仍是法醫(yī)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文獻(xiàn)。
明內(nèi)閣首輔張璁的侄兒張純的墓也在馬嶼山,。張純(1498-1566),,字伯貞,號滄江,,張璁從子,,嘉靖七年(1528)舉人,任江西撫州府樂鄉(xiāng)縣知縣,。張純歷太仆寺丞,,遷南京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,轉(zhuǎn)員外郎,,升郎中,,以忤權(quán)相嚴(yán)嵩,謫山東運(yùn)使司同知,,尋升江西南康府知府,,著有《存愚錄》《東鄉(xiāng)集》等,萬歷《溫州府志》載:“墓在十六都馬嶼,�,!�
三垟馬嶼山還有一處馬嶼也是一個小山丘,在三垟街道,,靠近今溫州新一醫(yī)所在的上蔡村東北角,。山雖不高,卻風(fēng)景秀麗,,歷史也頗為悠久,,明代文獻(xiàn)已有記載,。弘治《溫州府志》載德政鄉(xiāng)十一都:“南仙、杜岙,、馬嶼,。”龍灣區(qū)永昌堡《王氏家錄·續(xù)錄》載,,王朝珪,,字禹錫,明永嘉場英橋人,,生平未詳,,墓在十二都馬嶼。又茶山睦州垟《東嘉林氏宗譜》記載:明知縣林必成(1569—1642),,字君學(xué),,別號讱庵,茶山睦州垟人,,墓在三垟馬嶼山,。
編輯: 馬慧瓊
本文轉(zhuǎn)自:甌海新聞網(wǎng) ohnews.cn